
攝影的世界裡,光鮮亮麗的風景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,但當影像過於渲染時,它是否還能觸動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?過去,我熱愛拍攝風景,研究了許多修圖的技法,也不見能修出什麼大片來。久而久之,我開始對完美無瑕的影像感到疲乏,轉而關注那些被忽視的角落,日常卻冷門的景象,例如:「被遺忘的廢墟」,試圖以影像創造視覺衝擊。
在這樣的探索中,我發現底片相機特別適合表現廢墟中的空無與滄桑感。尤其是 Kodak Gold 和 Kodak Portra 這兩款底片,它們不僅普及且品質優良,還能在光線、色調與顆粒感上,賦予影像獨特的懷舊氛圍。

為什麼選擇底片拍攝廢墟?
數位攝影技術已相當成熟,但底片攝影仍然保有無可取代的特性,特別是在廢墟攝影中,它能夠帶來更深層次的氛圍與情感。
- 色調的自然過渡
底片擁有獨特的色彩還原方式,特別是在低飽和度與陰影細節的處理上更為自然。相比之下,數位相機的影像往往需要額外調色,才能達到類似的視覺效果。 - 顆粒感的懷舊氛圍
底片顆粒並非缺陷,反而是一種美學表現。Kodak Gold 擁有較為溫暖的色調,帶點顆粒感,使影像更具故事感,而 Kodak Portra 則以柔和色彩與細緻顆粒聞名,適合捕捉細膩的光影變化。 - 動態範圍與高光表現
底片的動態範圍較廣,特別是在處理高光細節時,能夠保留更多層次,使畫面不會因過曝而失去細節。這在強調舊物的紋理時特別重要,因為許多場景都存在強烈的光影對比。

構圖與光線:如何加強廢墟的氛圍?
在拍攝廢墟之中,除了器材與底片的選擇,如何運用構圖與光線來強化影像的氛圍,也是關鍵之一。
- 善用逆光與低角度光源
當陽光從破碎的窗戶灑入,或是黃昏時光線穿過廢棄建築的縫隙,都能創造出強烈的戲劇性對比,讓影像更具情感張力。 - 運用框架構圖與消失線
破損的門窗、殘破的牆面,可以成為天然的取景框,讓觀者的視線更集中。此外,利用長廊或樓梯的消失線,也能帶來更深邃的空間感。 - 注重紋理與細節
廢墟中的斑駁牆面、剝落油漆、破碎玻璃等元素,都是能夠講述時間痕跡的細節。透過選擇適當的光線角度,可以讓這些紋理更加明顯,強化畫面的層次感。


底片帶來的拍攝心態轉變
使用底片拍攝廢墟,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選擇,也影響了我的拍攝心態。不同於數位相機能夠即時預覽,每按下一次快門,我都需要更加謹慎地構思畫面,考慮光線、角度與主題,這讓我與場景之間產生了更深的連結。
有一次,我在一座廢棄工廠內拍攝,當陽光透過破損的玻璃灑落地面,灰塵在空氣中飄散,我按下快門的瞬間,彷彿能聽見時間靜止的聲音。這就是底片攝影帶來的魅力——它讓影像更具溫度,也讓我能夠真正沉浸於當下。


結語
拍攝廢墟不只是記錄衰敗,而是一種對時間與歷史的詮釋。透過底片攝影,我們能夠更細緻地捕捉這些被遺忘的角落,讓影像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,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。或許這是曾經路過加油、學習衝浪的地方,隨時間無情的推進,如今卻成了一處殘破不堪的荒蕪之地,看到這些畫面,不禁讓人聯想從興盛到衰敗的演變過程。
無論你是剛接觸底片攝影,還是已經習慣數位拍攝,不妨嘗試使用底片探索這些獨特的場景,也許你會發現,在日常生活周遭,蘊藏著更多故事等待被發掘。
※※※ 最重要的是,任何創作都必須遵守不任意打擾、擅自侵犯私人空間為原則。

歡迎來我的Blog和YouTube逛逛,這裡不定期分享一些生活雜事,有吉他、攝影…阿~還有很多食事啦!本站預計在西元2060年成為第一大站,如果你追到那時候,就可以驕傲的跟子孫說:什麼!? 我早在40年前就知道這裡了。 ♪(´ε` )
— YC Bana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