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時常拍攝數位時代前遺留下來的景象,無論是建築、倖存的古蹟、飲食文化、交通工具至各行各業…等,希望透過傳統底片的形式紀錄呈現,藉由自然舊味的底片效果,重溫沖洗照片細細回味的年代。
懷舊的革新時尚行業
本篇使用 Olympus 35sp 搭配柯達 Kodak 5219(500t) 底片攝影,回顧小時候眼中遙不可及的“革新時尚行業”,包括60~80年代間的傳統眼鏡行、鐘錶行、辦桌與理髮店。
延伸閱讀:
① 底片相機推薦 Olympus 35SP
② 帶著電影底片走訪苑裡老街|Kodak 500t/5219
時至今日,隨工業科技的迅速發展,消費選擇性增加,凡事講求快速效率的世代,不禁好奇傳統店家如何繼續生存?雖從幾次訪談閒聊中已略得知一二,但多半述說當年的風光偉業有八成,其餘則仰賴個人信念在堅持,細節不贅述。
曾經的風光,成了日後的感慨。當下我這個外人無法評論對錯與好壞,僅能經許可將畫面紀錄下來,讓曾引以為傲的片刻能被關注,可能就是最好的回應。
傳統眼鏡行
一間乏人問津許久的店舖,展示櫃中僅存幾副固定度數的老花眼鏡,賣一副少一副。待店裡半日,無人光顧。


傳統鐘錶行
同個店舖,原以為跨行兼顧售修鐘錶能帶來更多客源,於是清空左側設櫃,可惜不見成效。如今已年邁,手眼俱疾,無法繼續成就大業之事。

辦桌
早期,每逢大事必有一宴,從婚喪喜慶、廟會慶典到中大彩,多以辦桌形式宴請。
辦桌常在稻程中搭設臨時「流水席」,一般平房設於馬路邊,為求機動性,多使用耐碰撞方便拆卸的餐桌椅。
圓形大紅桌,看起來喜氣,只需攤開鐵架交叉成四腳,蓋上桌板,最後鋪上鮮紅桌巾,即可引客入席。
傳統理髮店
如坦克般堅固的多功能電動按摩椅,50歲起跳,是早期高級理髮店的象徵,客人坐上去不自覺展露成功人士的神情,唯獨理髮師不知得修上幾顆頭才能回本。

底片攝影給人的復古視覺感,也許不在於底片本身,而是來自畫面中所框入的元素,可能是街景、車輛、人物或服裝,盡可能的融入在同個時空背景。對我而言攝影有趣的地方,或許就是在尋找這個小框框吧!!
